配资平台鑫东财配资_期货鑫东财配资十倍_新股鑫东财配资

期货配资行业 读书 | 邓小平文物故事:给卓琳的字条

发布日期:2024-11-01 02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51

  

期货配资行业 读书 | 邓小平文物故事:给卓琳的字条

K图 BRK_A_0

华安证券表示,央行政策超市场预期,预计有望很快落地实施,有助于阶段性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压力,改善市场风险偏好。

邓小平写给卓琳的字条

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,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公开了邓小平写给卓琳的一张字条。字条上是这么写的:

“已批准我们同小孩们同住,在原处。孩子们是否全回,须同他们商量。几天后才动,注意秘密。你既可见到孩子们,就不急于出院,把别的病也治一治。”

这是1976年6月,邓小平给在三〇一医院住院的卓琳写的一张小纸条,也是邓小平难得一见的家书。寥寥数语,只有了解历史背景才能体会其间的欣喜、宽慰。

当时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,被撤销了一切职务,收音机里、报纸上到处都叫嚣着“批邓、反击右倾翻案风”。4月初的一个晚上,为了避免“四人帮”对邓小平的冲击,汪东兴把邓小平藏到了东交民巷十七号的老宅子里,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并报告了毛主席。邓家仍住在宽街的子女和工作人员就地集中办“学习班”,邓小平临走前邓楠往他口袋里塞了一盒扑克牌。这既是政治处理的办法,也是对邓小平的保护。

原本卓琳也被带来与邓小平住在一起,但是卓琳因角膜溃疡住到了三〇一医院,二人不得已分开。此时邓小平与家人完全隔离,音讯隔绝,每天只能在屋子里转圈散步,邓楠塞到他口袋里的那盒扑克牌都被摩挲得旧了。独自在医院的卓琳也非常牵挂邓小平的安危,住院期间,她给邓小平写了一个条子,叮嘱说千万不要离开你现在住的地方。两个多月后的6月初,邓小平致信汪东兴并转报毛泽东、党中央,表示一个人太孤单,想回去和孩子们住在一起,说:我“急切地提出同孩子们同住,或者首先允许他们来看望我们的要求”。次日,毛泽东口头指示,可以同意邓小平来信请求。

可以回去住,就意味着人身安全无忧,意味着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,邓小平十分高兴,他偷偷地给老伴递了这张纸条。7月19日,邓小平与卓琳从东交民巷搬回宽街住宅。这是邓小平和卓琳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纸笔往来,风雨飘摇与境遇沉浮中,爱人与家庭的温暖支撑着邓小平度过了人生的最低潮。这些温暖也转化为日后邓小平屡屡坚持真理、披荆斩棘的自信与动力。

邓小平与卓琳相知相识于革命战争年代。1939年8月,时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从太行山赴延安开会,通过战友的介绍认识了卓琳,并于9月与卓琳在延安结婚。当天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张闻天、李富春等都参加了,婚礼简朴而隆重。

革命形势下,很多革命夫妇都采取丈夫去根据地、妻子留在延安的方式,但卓琳坚决不同意。婚后她唯一的要求就是随军,跟着邓小平到前线。战争形势下,这对新人日常无法厮守,常常是邓小平在一二九师师部,卓琳在八路军总部,只有邓小平偶尔回来开会才能见上一面。这时的邓小平性格也与年轻时爱说爱笑不同,因为肩负重任,他变得沉默寡言,不爱说话。快言快语的卓琳一开始不太适应,而且两地分居,她十分想念自己的丈夫,就提出想让邓小平给她写写信,说说每天做了什么。务实的邓小平表现得有些“不解风情”,说:好,我让秘书写个底稿,印上几十份,每月寄给你一份吧。卓琳一听,写信的事只好作罢,她慢慢地也理解了丈夫不懂“儿女情长”、顾全大局的心,默默地支持着他的事业。后来,卓琳又对邓小平说:“你的性格是不爱说话,我的性格是爱说话。可现在我又不能随便跟别人说话。说错了,对你影响不好,所以我只有跟你说了。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,你一定要听下去。我说错了,你可以批评,我来改。”他说:“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,你愿意说话你就随便说,我有意见我就提,没有意见就这么算了。”后来,两人就在日常的相处中渐渐地适应对方、互相理解。战场上的闲暇时刻,指挥千军万马的邓小平也会亲自烧上一锅水,为妻子洗洗头发,或是约上另一对夫妻,一同打打牌。

后来他们有了孩子。从太行山到大别山,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每每邓小平率领部队解放了一个地方,卓琳就带着孩子赶到那里。再往后,刘邓进军西南,他们就跟着去重庆,卓琳还当起了老师;邓小平到北京工作,一家人又跟着搬到了北京。为了支持邓小平的工作,颇有才华的卓琳选择担任邓小平的机要秘书,做着十分低调的工作。他们和千千万万普通人家一样,每天晚饭要等着人齐了才开饭;周末了就去逛逛公园、休息休息;妈妈负责辅导孩子们的功课,爸爸则要在小孩的成绩册上检查、签名。他们的子女回忆说:“几十年来,从来没见父母亲红过脸,或者争论什么问题。”

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不久,邓小平一下子成了“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”,受到冲击。子女们也被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狂流冲得飘零四散,邓朴方被迫害致残,其他子女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下乡接受“改造”,卓琳常常因为思念子女而捡起剩下的烟头抽起了烟。艰难岁月,更显出夫妻间的情深意切。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选择划清界限,但是卓琳坚定地说:我是了解他(邓小平)的,我不会和他离婚。不但自己这样,卓琳还给孩子们讲父亲的历史,讲他工作中的事情,分析斗争形势。从她的讲述中,儿女们理解了父亲和他的事业。他们和母亲一样,爱自己的父亲,一家人选择共渡危难。随着邓小平被“疏散”到江西,卓琳也跟着南迁,两位老人不离不弃,相濡以沫,相依为命,携手度过了人生的最低潮。政治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并没有摧毁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,反而使得邓小平和卓琳之间的感情在患难之中历经磨砺,愈显光芒。

邓小平、卓琳和继母夏伯根

家庭的温暖,是帮助邓小平从容应对政治逆境的一个重要因素。1973年,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劳动改造生活,回到北京。此后,他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,大刀阔斧地领导开展全面整顿,赢得了人民的信任。没想到,仅仅过了三年,一场“反击右倾翻案风”运动再次把邓小平推到了困境。十年磨难,两度沉浮,世态炎凉,风雨飘摇中,不变的是与他相伴永远的妻子儿女。这也才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邓小平难得一见的、写给卓琳的信。

第三次复出后,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,实行对外开放。而在生活中,卓琳给予邓小平无微不至的照顾。邓小平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,盖什么被子,每天晚上吃几粒安眠药,都是她来安排。邓小平喜欢喝龙井,卓琳每天早早就给他泡上浓浓的一杯茶,等邓小平喝完后,剩下的茶根卓琳才接着喝,下午又给他泡一杯新的龙井。家里的事情卓琳也打理得井井有条,她是这个大家庭的核心,营造了非常和谐、欢乐、民主、向上的家庭气氛,而邓小平从来没有意见。卓琳关心邓小平,邓小平也十分爱护卓琳。有一次,卓琳患了重感冒,她担心传染给邓小平,不让邓小平到她的房间。邓小平那天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,出门前特意嘱咐工作人员:“给卓琳找个医生看看。”会议结束,邓小平一进门就问:“卓琳怎么样了?”他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,径直来到卓琳的房间,仔细询问病情,嘱咐卓琳一定要多喝水,按时吃药。夫妻情深可见一斑。

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逝世,举国哀痛。当人们思考着该以何种方式向老人家表达最深切的思念之情时,卓琳向家人、子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:一切要以中央的决定为准。卓琳对远道而来的亲属们说:“我知道你们是怀念邓小平,既然这样,我想要求你们,一定要像邓小平那样,时时事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情,这是对邓小平最好的怀念。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,念书的好好念书,工作的好好工作,做一个好党员、好公民。”遵从邓小平的遗愿,卓琳含着热泪,与子女们将邓小平的骨灰缓缓撒向大海,做着最后的告别。

邓小平晚年一直有两个心愿:他想活到1997年,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,看一看;他想活到2000年,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。与邓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实现了这两个心愿。2009年7月29日,和丈夫一样,历经93载的风雨人生,圆满地完成了时代、国家、人民和家庭赋予她的使命的卓琳走了,走得平静、安详。和丈夫一样,她选择把骨灰撒入同一片大海,相濡以沫58年的他们在大海中相伴永远。

《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:邓小平文物故事》,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,邓小平故里管理局 编著,中共党史出版社2024年出版

《邓小平文物故事》由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、邓小平故里管理局组织编写。《邓小平文物故事》从1921年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的一张招工表写起,到病床上最后用过的血压计和听诊器止,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52件代表性文物,串连起他一生的经历,记述了邓小平在人生的不同节点上为中国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。文物有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出席证、双猫图、熊猫牌香烟、邓小平写给卓琳的纸条、给景山学校的题词、给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等。

作者:

文:王达阳 编辑:金久超 责任编辑:朱自奋期货配资行业

宽街一二九师汪东兴卓琳邓小平发布于:上海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